婺 源 行
这个周末,有幸参与了县摄影协会组织的赴江西婺源采风活动。一行31人于周六早上6时出发,5个小时后到达了婺源县的思口镇,中餐后即前往有“烟雨江南、源头古村”之称的思源村,也就拉开了本次2日采风旅程的序幕。
婺源,位于黄山余脉,唐开元28年(公元740年)置县,古属皖南徽州“一府六县”之一,现全县面积2947平方公里,人口约33万,森林覆盖率达到82%,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婺源在改革开放前,既不通汽车也不通火车,是一个较封闭的山区县城,20年前香港一名摄影家的一幅作品《天上人间》而誉满天下,只要提到婺源,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梯田花海、晒秋人家。可是我们这次的采风,首先选的时间不对,一是没有3、4月份的花海;二是离石城红叶的季节还差10来天;其次是天公不作美,秋雨萧萧,湿雾迷目,决无山村秋季特有的透亮之美。不过既然来了,游历一下拥有“中国最美的乡村”、唯一一个以整座县城名称命名的世界最大的文化生态园、全国首批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等等美誉的旅游景区,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思源村与我省皖南山区的村落别无差别,依山伴水、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组成的古民居里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空旷的小巷里,时光似乎凝固如胶质般的缓缓流淌,也或那咣咣的脚步声、噼叭噼叭的捶衣声、哞哞的牛息声、“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稚嫩的戏笑声,就这样在“不知秦汉,无论魏晋”中穿越着历史的烟云中走来。虽历经千年,斗转着几多星辰,不变的依旧是溪边浣沙的少女,田间耕耘的翁姑,山道上担荆负荷的汉子,于是,我们似乎也走在了他们中间,随着时光缓缓走过着春夏秋冬。
篁岭,是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典范。那盆地里的层层梯田,是人类一代又一代改造自然的杰作,虽然我们没有看到花海的烂漫,可是那一层层的梯田,如年轮般的向我们无声述说着人类生存与创造的壮举。我们似乎看到,因为有了人类的参与,于是,这山、这水、这草、这木,如文字般走进了历史的册页,一点一点记载着薪火相传的文明历程。
晒秋,一个多么富含着诗意的词汇,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词汇,一个多么香甜迷人的词汇,它真实的反映了山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在地无三尽平的山区,人们依山而居,却能充分利用空间的优势,将一年的劳动成果晾晒储藏。于是,这劳动成果就成了天地间最美的一曲灿烂、香甜的诗歌,就成了一幅最厚重的财富画卷。我们似乎听道了诗歌中不时传来的高亢音符,那是主妇们相互幸福的炫耀以及夸张的调笑戏谑,似乎也看到了墙角一个个懒散晒阳的男人们,都在心满意足地吧嗒着旱烟,惬意地看着、听着那群闹“疯”了的婆娘们,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对他们一年辛劳的回报,更是他们对来年幸福的憧憬,因为他们希望来年,这曲传唱千年的诗歌中最高亢地音符是自己的婆娘。
声明:
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