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color=rgb(245, 241, 241)]
[/backcolor]
中央机关公车第二场拍卖延续了前一日的火爆,溢价率高达78%
陈玉峰
500位“任性”竞拍者,把一场原本预计寡淡的公车拍卖,搞得风生水起,满座皆惊。
1月26日,98辆国家和中央机关公车在北京新发地汽车市场起槌拍卖。
这是中央机关公车第二场拍卖,共成交786.6万元,高出总起拍价格344万,溢价率高达78%。前一日,第一场拍卖的71.17%平均溢价率已让不少竞拍者大跌眼镜。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昨日的拍卖现场,再次见到前一日因“43万拍得9辆车”而一夜成名的“神秘男子”。他不仅拿下昨日“第一拍”,更不改“任性”本色,连续拿下多辆帕萨特和奥迪。
高溢价的公车拍卖,与此前的“白菜价贱卖”完全是两重天,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现场拍卖者告诉本报记者:“都是领导坐过的车,以后商务应酬还是很有面子。”但也有专家分析,主要还是政府部门的公车保养要比私车二手车好。
“任性”的699号
昨天的第一拍,就给人来势汹汹的感觉。
这是一辆登记日期为2004年2月的帕萨特轿车,以高出底价1.5万元的价格被拍走。
“恭喜699号竞拍者。”随着拍卖师李大鹏的落槌声,大家发现,拿下第一拍的699号竟然就是前一日“花43万拍得9辆车”的神秘男子。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注意到,和前一天红T恤黑夹克的穿着不同,该竞拍者昨日打扮得格外低调,身着黑色呢子大衣,头戴一顶鸭舌帽,腋下夹着一个棕色公文包,身边还多了一位举牌者。
而且,该竞拍者只拍帕萨特和奥迪,在选好目标后,会和旁边的举牌者低头小声交谈几句,出现中意的车型,通过几轮竞价,基本会被其拿下。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尝试采访该竞拍者,在承认自己就是25日的252号竞拍者后,他向本报记者表示其余无可奉告,“下一场公车拍卖会还去,会开新闻发布会,届时再通知你们。”
他们买贵了吗
从699号开始,拍卖延续了前一日的火爆情景。曾被质疑的“不带牌照的公车卖不出去”或“白菜价贱卖”的情况并未发生。
一款2003年的奥迪轿车起拍价为3万,来自北京的高先生一口气叫到7万,现场瞬间鸦雀无声。
“太疯狂了!”有人说。
但高先生并不觉得:“我去过几次拍卖会,没有中意的,这款车之前看过车型,也不觉得贵,就买了。”
另一辆登记日期为2013年的荣威牌轿车也被高价拍走。该车起拍价为6.5万,最终以12.6万元的价格被796号竞拍者拍得。有竞拍者不解地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感叹:“新车也不过十来万,太不理性了。”
现场有位李姓竞拍者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他本来相中了68号登记日期为1999年的桑塔纳轿车,起拍价为3000元,他本想8000元拿下,当拍卖师介绍了该车后,现场立马有人出价1万,他就选择了退出。
“北京没有小轿车强制报废政策,8000元买来,开几年再报废,还能补贴8500元,高于1万就没意义了,交完税后基本赚不到什么。”李先生告诉记者。
虽然竞拍者埋怨“太贵了”,但98辆车还是全部拍出,没有流拍。
有现场竞拍者给出了高价的原因:“都是领导坐过的车,以后商务应酬还是很有面子,比如有些领导就喜欢2005款的奥迪,但是我们没有那个款式,这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素以呼吁公车改革闻名,他如何看待公车拍卖如此热闹?
他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因为政府部门原来用的车保养得好,这就给我们一个印象,就是公车的二手车要比私车二手车好一些,确实也是如此。”
对于是领导用过的车价格偏贵,叶青否认了这一说法,“他们(竞拍者)主要是看中这个车买了以后还可以开多少年,对于是某个领导开的,除非是领导人开的还有收藏价值,但一般来讲更看重车的质量。”
对于此次公车改革,叶青认为,这次中央公车拍卖为地方公车改革提供了模板和路径,地方车改可以按照中央的路子来走。中央起到试验田的作用,具有探索意义。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拍卖现场了解到,此次公车拍卖实行“车牌分离”,参与竞拍的车辆车牌号将被交管部门回收。因此,如所购车辆北京市本市过户,购买人须持有北京市小客车配置(或更新)指标。
卖车钱上国库
2014年7月16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公布,根据两份文件,中央和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力争在201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2015年年底前地方党政机关基本完成公车改革,用两到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按照新方案,中国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2015年1月,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透露,中央层面取消的3184辆公务用车已全部封存停驶,2015年春节前将正式启动第一批约300辆的拍卖,分三次拍卖,分别为1月25日、1月26日以及2月1日。
3184辆公务用车,处理难度不小,同时因为涉及资产数额大、利益相关者众,公车拍卖过程中如何防止暗箱操作,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拍卖过程如何监督?
据25日拍卖的组织方——北京中拓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介绍,在开拍前,他们向社会公布了拍卖时间和拍卖车辆信息,并提前两天对106辆公车作了预展,每辆车上都贴有该车的“身份证”,内容包括起拍价、厂牌型号、登记日期、表显里程,甚至是漆面检查结果、痕迹查勘结果等一般二手车市场难以提供的信息,以便竞拍人详细了解车况。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资产管理司副司长徐永胜此前曾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拍卖启动后,公众如果想了解有关拍卖信息,可以在相关拍卖机构网站上进行查询。
此外,所有车辆成交价都当场确定。据拍卖公司负责人介绍,参与竞价的有的是个人,有的是二手车交易公司作为代理参拍,但无论通过何种方式,拍卖的最终结果都是现场最终敲定。
至于拍卖所得,据2014年7月出台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处置公务用车所得收入,扣除有关税费后全部上缴中央国库。
徐永胜介绍,车辆处置全过程都在接受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处置结果也及时向社会公布。整个资金流向将受到多重监督,除了中央公车改革领导小组对拍卖资金监督审计外,媒体、公众对资金的流向也在监督,审计部门还可以对这笔资金进行专项审计,因此,很难想象谁能在这笔钱上动手脚。
徐永胜也对此次拍卖进行了现场督导,对于现场火爆的行情,他对媒体表示:“从现场看,人们的参与度很高,说明竞价充分,目的应该都达到了。”
(原标题:公车拍卖高溢价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