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记者18日从中央纪委获悉,在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下,中美两国司法执法和外交等部门密切合作,将潜逃美国14年的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杨进军强制遣返回到中国。
这是“天网”行动开展以来职务犯罪国际追逃追赃专项行动取得的又一重要战果,也是美国首次向中国遣返公开曝光的“百名红通人员”。
杨进军,男,浙江温州人,1958年出生,涉嫌贪污贿赂犯罪,2001年逃往美国,国际刑警组织红色通缉令号码A -813/5-2005。
近年来,中美司法执法部门积极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政治共识,携手打击跨境腐败犯罪行为。杨进军被强制遣返,是中美反腐败执法合作的重要进展,为双方下一步该领域合作打下重要基础。
今年4月,中国启动反腐败追逃追赃“天网”行动以来,得到国际社会和有关国家大力配合,目前已遣返或劝返“百名红通人员”12人。中国政府再次警告在逃境外人员,认清形势,尽快投案自首,争取宽大处理。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百名红色通缉人员”之一杨进军被强制遣返,是中美反腐败执法合作的重要进展,中方对美方的合作表示赞赏。
“杨进军被遣返,表明中国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协助。腐败分子无论跑多远、跑多久,我们都会全力将其捉拿归案。”洪磊说。
他说,近年来,中美司法执法部门积极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政治共识,携手打击跨境腐败犯罪行为。杨进军被强制遣返,是中美反腐败执法合作的重要进展,为双方下一步该领域合作打下重要基础。
“我们对美方的合作表示赞赏。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同有关国家合作,共同打击跨境腐败犯罪。”洪磊说。
人物
杨进军:“第一女巨贪”之弟
根据中纪委官网的介绍,杨进军,男,浙江温州人,1958年出生,涉嫌贪污贿赂犯罪,2001年逃往美国。
杨进军出逃前的身份是温州市明和集团公司法人代表兼总经理。今年4月,中国官方公布百人通缉令,其中就有杨进军。
更受关注的是,杨进军是有“第一女巨贪”之称的杨秀珠的弟弟。杨秀珠是百人通缉令上的“一号要犯”。
据媒体报道,1996年底,杨进军经商亏本,杨秀珠于是找来温州铁路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几个高管,说她弟弟急需1000多万元还银行贷款,想从公司里弄点钱。她盯上了开发温州水心汇昌小区时的那笔土地配套费。经过几个人的运作,1100多万元的巨款全部落入了杨家姐弟口袋里。2003年4月,杨秀珠携家人出逃美国。后杨秀珠因贪污被立案,涉案金额2.532亿元。 宗禾
焦点
红色通缉令进展如何?
目前已遣返或劝返12名“红通”嫌犯
中纪委的最新消息显示,今年4月,中国启动反腐败追逃追赃“天网”行动以来,目前已遣返或劝返“百名红通人员”12人。
这份百人红色通缉令发布后的第三天,4月25日上午,在公安部指挥下,上海、江苏、安徽等省市追逃办和公安、检察机关密切配合,将公开曝光的百名逃犯之一戴学民缉捕归案。这是中国官方公布百名外逃人员后的首个落网人员。
红色通缉令榜单上第二个被“拿下”的是排名第二的李华波。他曾任江西省鄱阳县财政局经济建设股股长,然而这个“股级”干部,凭着一枚假公章,伙同他人于数年间侵吞公款达9400万元,相当于鄱阳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年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5月9日下午,潜逃新加坡4年之久的李华波被遣返回国。这是中新两国在没有缔结引渡条约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司法执法合作。
红通令上第三个被“拿下”的是孙新。在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的直接领导和大力协调下,北京市追逃办果断出击,于6月8日将在境外逃亡7年之久的北京市外逃职务犯罪嫌疑人孙新从柬埔寨押解回国。这是“天网”行动公布百人红色通缉令后,北京市首个被抓回的“红通”人员。
此后,藏身澳门的吴权深、潜逃至韩国的李远寿等其他9名“红通”嫌犯相继被遣返或劝返。
还有哪些嫌犯藏身美国?
或剩30多人,“中国第一女巨贪”引关注
中国官方今年4月公布百人红通令时透露,从可能逃往的国家和地区看,逃往美国的最多,达40人。
因此,除了改换身份持外国护照潜回国内“自投罗网”的戴学民和今次被强制遣返回国的杨进军,目前可能藏身美国的“红通”嫌犯尚有38人。
上述38人创下了百人红通令的多个“之最”。譬如,珠海市华粤汽配工业有限公司、珠海市华美汽车制动工业有限公司梁锦文外逃时间最早,出逃至今已近19年。再如,北京市通州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刘勖是最年轻的外逃人员,目前年仅31周岁;而福建省福州市原政法委副书记、市公安局原局长徐聪荣则是百名通缉人员中年纪最大的,现已年满81周岁。
从38人所涉罪名来看,绝大多数都是贪污或受贿,另有部分人涉挪用公款、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合同诈骗、徇私舞弊等。
38人之中,有女性11人,最受关注的当属“红通”头号嫌犯,即被称为“中国第一女巨贪”的浙江省建设厅原副厅长杨秀珠。据媒体报道,其涉案金额超两亿元。 中新
声明:
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