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总理谈“中印再战谁更有优势”

一泓清豫 2013-5-13 2227



中印边境持久和平有利于两国的长远利益

14个陆上邻国。在中国如此众多的邻国中,仅剩两个国家未与中国达成协议确定边界——印度和不丹。

2.2万公里陆上边界。在这漫长的陆上边界中,就包括长约2000公里的中印未定边界。

近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目前中印双方边防部队已解除在天南河谷地区的对峙,中方愿与印方早日达成一个公平合理的边界问题解决方案。中印在边境长达3个星期的“帐篷对峙”宣告终结。

4月下旬,印度媒体率先报道称“中国士兵越过两国西段边界实际控制线,在印度一侧搭起帐篷”。由此,中印两国“帐篷对峙”持续了20多天。虽然这场“龙虎斗”其实并未真正上演,而是以各自后撤的方式和平解决,但1962年因边界争端爆发的中印军事冲突这道伤疤,却被硬生生地再次撕开。

为何被渲染成大战在即

对峙背后的强军梦

尽管此事被印度和西方媒体炒得很火,说得很悬,似乎大战在即。但是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马上可以看出局势的真情:不会打起来。因为帐篷在高寒山区是为了人员的防寒保暖,不可防弹。双方搭建的帐篷相距仅几百米,完全在机枪和小口径火炮的射程之内,这样的对峙主要是显示存在,宣示领土主权,而非交火作战的对峙,因为那需要的是战壕与碉堡,若住在帐篷里显然是活靶子。双方都住在帐篷里,显然均不担心自身的安全,也就是并不认为对方会使用武力。

既然双方军队不认为会发生交火或军事冲突,外媒为何热炒渲染呢?仅是为了人们的眼球吗?不,他们是为了“某种需要”。在这次事件中,印度右翼媒体与军方一唱一和,军方向媒体提供由飞机拍摄的视频和影像资料,媒体则派出记者抵近现场报道,煽风点火。
“立足南亚,控制印度洋,争当世界大国”一直是印度国家战略的实质和目标,也是印度历届政府制定国防政策的基本依据。随着军事实力的增强与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远程战略打击兵器的发展,印军提出了“惩戒威慑”战略。根据这一战略,印度的军费开支发生明显变化。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印政府对军队投入逐年稳步增加,2009至2010财年,印国防开支为1.41万亿卢比,同比增长34%,这是自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以来印国防预算增长最大的一次。2011至2012财年,国防预算由上年度的14734.4亿卢比(约合327.4亿美元)增加至16441.5亿卢比(约合365.37亿美元),增幅约11.6%。 由于印度担忧中国综合国力与军事实力发展会威胁其南亚主导地位,并需要为自身军力的发展寻找借口,便制造紧张气氛,甚至将中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活动也视为军事活动,中国军队在中印边境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印方的高度关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帐篷对峙”的种种新闻被制造出来并被添油加醋地炒作。
为何地图上“未定界”
英国殖民遗留产物
之所以会产生中印“帐篷对峙”这样的边境线两军对垒,主要因为双方互不认可对方的边境线。中印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分为东、中、西三段。双方争议地区面积共约125000平方公里,其中东段约90000平方公里,中段约2000平方公里,西段约33000平方公里。
中印自古为邻,习惯边界是喜马拉雅山南麓。但自从英国占领印度后,英印政府试图将西藏从中国领土中分离出去,为日后的中印争端埋下隐患。1848年英国吞并了克什米尔,同时也霸占了西藏的达拉克地区。英国随后又炮制了“约翰逊线”和“阿尔达线”,将英属印度的边界线北推至喀喇昆仑山及昆仑山一线,把包括新疆阿克赛钦在内的广大地区划入英属印度的版图。英国的单方非法行为,给日后阿克赛钦成为争议区域埋下隐患。

1914年,由英国政府代表亨利·麦克马洪与西藏地方代表在印度新德里以秘密换文的方式制定了“边境线”,即“麦克马洪线”。但是这条“线”中国历届中央政府都未予承认。1947年印度独立后,不仅继承了英国对中国部分领土的侵占,而且进一步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于1953年扩张到“麦克马洪线”。1954年,印度按照其侵占和无理主张单方面在地图上将中印“未定界”改画为“已定界”。1959年,印度根据其改画过的地图线对中国新疆阿克赛钦地区提出领土要求。

自卫反击战取胜之道

侧后迂回打狠打痛

印度尼赫鲁政府对中国领土的侵略采用了“前进政策”,目标是尽可能多地在中国控制的地区建立哨所,逐步改变军事力量对比,并且在中国哨所之间建立印度哨所和巡逻队,遏制中国的补给线,在达到足够优势后赶走中国军队。他们觉得中国除了“虚声恫吓”外,不会有更大反应。
针对印度的不断蚕食行为,1962年10月6日,总参谋部向边防部队传达了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假如印军向我进攻则要狠狠地打他一下,除东线西藏做准备外,西线也要配合。如他进攻,不仅要打退,还要打狠打痛。”

10月20日,印军两万余人在东、西两段,同时向中国发动大规模进攻。战争开始阶段,印军在主战场——喜马拉雅山的“麦克马洪线”雪山营地建立了居高临下的指挥部,由考尔中将坐镇指挥。我中央军委决定:反击战的正面由小股部队佯攻,迷惑敌人;再由一个师寻水探路,隐蔽接敌,成功后,再由大部队跟进歼敌。

负责探路打先锋的这个师选择了中国、印度、锡金三国交界的东线亚东,那里尚未交火,不引人注目,但已有印度兵力驻守。我军先锋在前面开路。刚出发时官兵们的高原反应很明显,迈不动步、喘不上气,体弱的战士还要拉着马尾巴才能前进。但是由于部队出其不意地插入了敌军侧后方,对敌形成了夹击之势。等候在麦克马洪线前沿与我军决战的印军顿时乱作一团,溃不成军。

印军后院起火,晕头转向,指挥失灵。印军前线最高指挥官考尔中将也因信息不通,乘坐直升机与美国军事顾问一起贸然视察亚东一线。刚下飞机,便遇上我军部队,他们仓皇逃命,丢下座机给我军当了战利品。
在西段,我军清除了印军在中国境内设立的43个据点;在东段,赶走了侵入克节朗、达旺等地的印军。24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提出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建议,但遭到印度的拒绝。11月中旬,印军再次在中印边境地区向中国发起新的军事进攻。中国边防部队从11月16日至21日,先后击退了侵入西山口、邦迪拉等地的印军,并挺进到“麦克马洪线”以南靠近传统习惯线地区,将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印军精锐打得一败涂地。

解放军风扫残云,气吞江河,战事只进行了十多天,先锋部队已推进到距新德里仅300多公里的地方。整个自卫反击作战歼灭印军8700余人。尼赫鲁慌忙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新德里一片惊慌,大街上修筑工事。就在印度举国慌乱之际,毛泽东主席作出撤军决定。我军返回传统习惯线,并主动后撤20公里,与印军脱离了接触。

这一战令印度政府既输了人,又输了理。1963年2月,毛泽东听取作战汇报,在谈到有的部队参战仓促时,毛泽东说:“那个55师,从青海的西宁出发,用卡车送,在路上动员,差不多一到就打。130师在四川是个生产部队,放下锄头就上车,一到就打,很仓促。”毛泽东指着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说:“就是你这个将军也是临时派去的嘛。”

在听到印度军队最怕侧后迂回时,毛泽东笑着说:“这不仅印度,从古以来,哪一个军队都最怕这一手。”毛泽东还评价道:“打了一个军事政治仗,或者叫政治军事仗。这一仗,至少可以保持中印边境十年的稳定。”
是否会再度冲突

和平解决分歧

1962年中印爆发的战争已经成为历史,这场战争带给我们最宝贵的经验就是两国应和平共处,共同致力于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分歧。两国人民都应向前看,不要让历史的包袱成为阻碍两国关系发展的绊脚石。

中印边境间的“帐篷对峙”虽然和平解决了,但是未来一段时间是否会再度爆发冲突或战争?笔者认为目前看不到这种可能性。当前,中印两国在政治、经贸、人文等领域的合作成果丰硕,两军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友好交往。两国人民和军队都应珍惜和平环境,积极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至于“假如中印再次爆发战争,哪方更有优势?”这个问题,印度总理辛格在接受印度NDTV电视台采访时曾表示,中国军事实力“远超”印度,印度目前“正在利用其有限的资源进行追赶”,印度媒体不应以耸人听闻的手法处理中印两国间的分歧。印度前海军参谋长苏里什·梅赫塔在演讲时曾公开表示,印度不是中国的对手,与中国进行合作而不是竞争或冲突更为可取。(军事专家 曹卫东)


该贴已经同步到 旧时青涩的微博
最新回复 (5)
全部楼主
  • 猛虎1 2013-5-13
    2
    成功漂亮的反击战,若当时收回被占领土就好了。
  • 一泓清豫 2013-5-13
    3
    Quote猛虎1 发表于 2013-5-13 20:55
    成功漂亮的反击战,若当时收回被占领土就好了。


    国人本性就这样,要是像倭寇学习,估计普通话就会考四六级了。
  • 猛虎1 2013-5-14
    4
    对侵略者不能讲仁义
  • 水娃 2013-5-15
    5
    印度是该好好教训一下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