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纪实文学《警察生涯》连载6(在大栅栏派出所工作,挖防空洞,搞“四知”等)

马卫东 2014-9-3 1528

本帖最后由 马卫东 于 2014-9-3 14:16 编辑



宣武公安分局内部的“文化大革命”运动越搞越激烈,先是市公安局和各业务处、各分县局的主要领导被逮捕,后来又是好多领导干部靠边站,到1969年夏季一场下放劳动又触及到公安系统每位老同志。当时“文化大革命”前参加工作的老同志大都被下放到偏远山区劳动,还有的被下放到几千里地之外的外地去劳动改造,就连我们这些“文革”开始后参加工作的二十来岁的小青年,也统统被从分局机关下放到基层派出所。分局大院里被“精简”得只剩下军代表和“文革”后转业到公安局的部队转业的“老战士”及个别“文化大革命”运动积极“表现好”又和军代表关系好的老同志。我被下放到大栅栏派出所作一名外勤民警。

大栅栏派出所当时在宣武区算是大的户籍派出所,位于大栅栏地区炭儿胡同的一座四合院里,院子由五六个院落组成,第一进院落最大,全所的人可以在院里排队集合,后边几个院落较小,我记得有一座小院还是二层小楼,我们经常在楼上开全体人员会。全所共有干警50来人,大部分是男同志,有5、6个女同志,主要负责内勤工作。派出所地域较大,东到前门大街,与崇文公安分局的前门派出所交界,北到西河沿,与西城公安分局的西长安街派出所交界,西到南新华街,与本分局的椿树派出所交界,南到珠市口西大街,与本分局的天桥派出所交界。全地区除大栅栏商业街本身单归大栅栏商场派出所管辖外,其它胡同都属大栅栏派出所管辖。

当时派出所实行集体住宿制,全所50来个人无论什么情况都必须在所里住宿,除周三周六晚上可以回家外(值班的除外),其余时间必须在所里吃在所里住,大家集体生活在一起。那时的生活条件比较差,我们工作学习住宿都在同一间屋里,每人一张桌子一副床板,老同志还能有一个小木柜,装点衣服、工作用品什么的。全所分成几个班有外勤班和内勤班,大家都按班住在一起。大点的房间住8、9个人,小点的住4、5个人,最小的住2、3个人。全所50来个人都在派出所吃饭,食堂在第一进院的南侧,炊事员是位30多岁的女同志,还有一位姓周的内勤兼作食堂管理员,平时做饭都是炊事员的事儿,买菜采购什么物品都是周管理员负责 ,赶上吃饺子时就要大家帮厨,凡在家工作又没急事的同志都去食堂帮助包饺子。那时的派出所就跟一个大家庭一样。

那时所领导是军代表,他们最擅长搞军事化管理。每天早晨6点30分起床哨响了,大家用三分钟时间集合完毕,然后列队到派出所门外炭儿胡同进行队列训练,什么稍息、立定、向右看齐,什么齐步走、正步走、转弯走,什么慢跑、快跑、喊着口号跑等等,都训练的有声有色毫不含糊。我们这些年龄不一样,头天晚上加班时间不一样,每个人身体状况不一样的集体,却非要第二天早晨统一时间一起集合搞训练,搞得跟部队连队一样,不能不说这是当时受极“左”思潮影响搞形式化的结果。更别说你训练喊口号对周围街坊四邻造成多么坏多么大的影响了,也不管人家昨天夜里是否有人上班现在正在睡觉,一喊口号人家睡觉的全醒了,真是我行我素,不管群众利益!这样的军事训练直到后来撤销军管会军代表撤走才不搞了。

我刚到派出所时正赶上全派出所都在挖防空洞,那是响应毛泽东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示,也是一项落实林彪副主席指示,搞的一项防备苏联修正主义对我国搞突然袭击,发动侵略战争的防范措施。派出所的防空洞工程十分重大,不像普通老百姓挖的防空洞那样没有什么高标准,也没有什么设备,派出所挖的防空洞那是在军代表亲自组织领导下按部队的标准设计施工的,其质量之高,标准之高,难度之高,是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的。我一到派出所不久就加入到挖建防空洞的工作当中。

防空洞建在第一进院当中。开始挖时用不了多少人,随着洞里空间的拓展,所需人力越来越多,开始我们是几天才轮上一次挖防空洞,后来就变成两三天轮上一次,再后来就要天天参加挖防空洞了,甚至全所除值班的和有特殊事情请假的之外,人都上了还觉得不够用,这时我们就从时间上要人力,从时间上抢进度,也就是尽可能延长挖防空洞的时间。开始时我们是晚饭后7点开始挖到夜里11点收工,后来就改成夜里12点收工,再后来开始挖的时间提前到晚饭后6点30分,收工时间改在深夜凌晨1点,这个时间段干的最长,直到防空洞挖好为止。

我那时年轻又有力量浑身老有使不完的力气 ,加上挖防空洞是当时神圣的政治任务,我必须好好地表现自己,我当时正在争取入党,必须经受党的考验,于是我就毫不惜力、毫无保留地铆足了劲儿去干,每天干得汗流夹被、气喘嘘嘘。那时我就不知道什么叫累什么叫休息,每天深夜1点多才睡早晨6点多就起床,每天只睡5个小时的觉,时间长了身体严重透支,为以后我年龄大些什么疾病都找上门来打下了基础。记得有一次我感冒了,头发烧,浑身一点劲儿也没有,四肢懒得动,我想请假就不去挖防空洞了,但转念一想:这正是党考验自己的时候,现在有点病就请假,将来要是苏修真的打来了自己还不当逃兵!于是我咬了咬牙又毅然决然地投入到挖防空洞的战斗中去。

这个防空洞规模可是够大的,当然质量也是上乘的。一是它的深度要比一般老百姓的深。老百姓的防空洞也就5、6米深,派出所的防空洞得有10多米深;二是空间大。它是按照七八十人的容量设计的,所以它的空间都比较大,每个房间都能容下十来个人,有的甚至能容下六七十人;三是功能全。里面什么功能都有像办公功能里面就设有好多间办公室,开会功能里面设有好多会议室大的可以容纳六七十人,还有食堂、厕所,民警们日常工作生活需要什么设施就建有什么设施;四是坚固质量好。当时它是按照军事工程标准设计的,用的都是上好的军用水泥,标号很高,凝固性特好;五是与街道党委相通。我们的防空洞和派出所西侧的大栅栏街道党委的防空洞是相通的,便于党委指挥协同作战。后来防空洞建好后我们望着这么精美这么壮观的作品,由衷地感叹人的创造力是多么神奇多么伟大啊!在派出所这个不起眼的院落底下竟隐藏有这么好的防空防御系统!

一时间派出所的防空洞成了远近人们参观议论的热点,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人们纷纷惊叹着赞美着,夸赞派出所为他们做出了好榜样。但是这些赞誉都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淡忘了它,它再也没有辉煌过,它逐渐走出人们的视线,成为那个时代的历史见证。

我那时除了军训挖防空洞之外也抓一些业务工作,当时的业务工作主要是熟悉管界情况。我听我师父王恩余说外勤民警的基本功就是熟悉本管界情况,领导随便问你哪门哪户住的是谁?你能不打磕巴的说出里面住的是谁,家庭成员都有什么人,主要社会关系有哪些,这就是最优秀的外勤管片民警的基本功。我就在工作时间把熟悉情况作为首要任务去完成。我第一步先从熟悉重点人口做起,所谓重点人口在当时来说就是管界内的地富反坏右、敌特及旧社会军警宪人员,以及资本家、小业主等成分较高人员和现行的政治经济可疑的嫌疑人员。我先把他们的户口底票背熟,然后再深入街道具体熟悉这些人口的现实情况,我先是通过街坊四邻互相聊天掌握重点人口的一些情况,然后再到重点人口的家中去熟悉我所需要的情况,如他们住房的具体方位,重点人口的长相、面貌特征 ,他们主要的社会关系等等,这样我就把他们的各方面情况都搞得滚瓜乱熟,了如指掌。那时我一有空就下责任区,就到我分管的铁树斜街和大外廊营胡同深入居民院熟悉情况,掌握重点人口的现实表现。很快我就熟练的掌握了重点人口的各方面情况,不说我是事事通“万家熟”,也可称之为重点人口的“百家熟”了。
通过一段时间实践摸索,我逐渐体会到现实的问题要比历史问题危险性更大些,危害性更大些。我就在全面熟悉重点人口的基础上侧重了解熟悉有现行活动的刑事犯罪上来,很快我就发现几个有现行活动的刑事犯罪嫌疑人,列入重点调查对象深入调查,从中查获几名犯罪嫌疑人。有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住在大外廊营胡同,这个人因盗窃被判过刑,前两年刑满释放,居委会帮他找了一家工厂做工,头两年还算过得正常,最近街坊四邻反映他家忽然富裕起来,花钱也变得大手大脚好似有额外收入。我就深入展开调查,先到他所在的工厂了解他的工作情况和收入情况,又到他的街坊四邻当中深入了解他最近花钱情况,在掌握了他最近以来大量的收入支出不符的证据后,我把他叫到居委会对他进行教育。开始他说什么也不认罪,不承认自己盗窃的老毛病又犯了,我就一笔一笔地和他算账,一笔一笔地和他核实他买东西钱的来历,在事实面前他无法自圆其说,最后只得缴械投降交代了自己从公共汽车上盗窃乘客钱包几十起的犯罪事实。后来这个人被法院重新判了刑,因为他交代比较好刑期判得比较轻。

我还在掌握重点人口情况的基础上注意收集他们的敌社情反映。我的责任区大外廊营胡同住有一个老太太姓程,大约60来岁,原是民国初年江西省督军的小老婆,后来这个老督军死了,她就孤身一人靠着遗产生活,这次“文化大革命”她也被群众揪出来,家被抄了,古董字画等值钱的东西都被红卫兵抄走,她也被迫搬到一间小屋里居住。对此她十分不满,经常发牢骚散布不满言论。我下放到派出所的时候她已经被红卫兵抄家揪斗好几年了,当时她已经居住在大外廊营胡同北边的一个小院里的一间小屋里。但是她的不满情绪依然十分大,口无遮挡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分局当时把收集社会各界的敌社情反映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我就经常请街道积极分子出面找程老太太串门聊天,把她不满言论记下来向我汇报,我再向上面反映。有时上面情况要得紧急,我就亲自到程老太太家把上面要的对某件重要事件反映的这件重要事件先跟程老太太说一遍 ,听听她的看法,她便会滔滔不绝地说起来,这里便夹杂有不少她的独特的不满言论,我便记录下来向派出所领导汇报,派出所领导再让人写成简报上报分局。几年下来分局报给市局的全区敌社情反映,有好些条信息就是来自我汇报的程老太太的言论。

从程老太太身上收集敌社情反映的时间长了,我逐渐摸索出又快又准质量又好收集敌社情反映的规律,那就是首先,要有被收集情况的固定人员。不能社会上一发生大的事件就去人群里“海选”提供敌社情的人,而应该事先有对象;其次,什么情况适用什么样的人员应该事先心里有数。到时候重大事件发生了,能够有几个固定的对象去发现了解情况,这样一抓一准;再次,时间要快就要有一套向我反馈情况的网络。有了情况能够快速通过事先商量好的网络途径反映到我手里。有了这三条我反映的情况就经常出现在派出所的情况简报里,出现在分局上报的《敌社情反映》中,我很快成了派出所收集敌社情反映的第一人,后来又成为全分局收集敌社情反映的先进人物。
其实,收集敌社情最基本的原则是实事求是,你事先固定好了被收集人员的情况,那还有什么敌社情可言,那还叫什么敌社情呢!

最新回复 (7)
全部楼主
  • 猛虎1 2014-9-3
    2
    文革时,公安军管,抓备战,社区民警还要作好治安防范抓好社情,任务艰辛!:victory:
  • 马卫东 2014-9-3
    3
    Quote猛虎1 发表于 2014-9-3 15:32
    文革时,公安军管,抓备战,社区民警还要作好治安防范抓好社情,任务艰辛!


    是啊,也不容易。但那时警民关系好,工作得到居委会大力支持,任务艰巨,但心情愉快。
  • 猛虎1 2014-9-3
    4
    Quote马卫东 发表于 2014-9-3 16:08
    是啊,也不容易。但那时警民关系好,工作得到居委会大力支持,任务艰巨,但心情愉快。


    就是,那时的警民关系---------有什么社情,特情,就是不上门,群众都会积极反映!
  • 忠诚 2014-9-3
    5
    该时段是公安特派员时代吗马老?
  • 马卫东 2014-9-4
    6
    Quote忠诚 发表于 2014-9-3 18:58
    该时段是公安特派员时代吗马老?


    没有公安特派员一说啊,那时是军管会时期,领导是军代表。
  • 马卫东 2014-9-4
    7
    Quote猛虎1 发表于 2014-9-3 16:19
    就是,那时的警民关系---------有什么社情,特情,就是不上门,群众都会积极反映!


    是啊,那时警民鱼水情,有什么事,群众都会帮助干。
    现在警察脱离群众,群众也不帮助警察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