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警察系列报道:为了那份沉甸甸的职业操守

老英雄 2012-10-29 1798

【老英雄的自言自语】最近一段时间我鲜有来到本坛,绝非自己懒惰,或者绝情。我以为人的懒惰大抵因为不喜欢产生,人的绝情盖因为激情消退所致。随读书不求甚解,但喜欢文字,平日里稍有时间,除了踢球、侃大山之外,胡编乱写是我的另一大爱好。激情消退我更不愿意承认,虽然如今生活的现实是:最不愿意承认的也许恰恰是最真实的。但凡男人到了我这个岁数,承认了激情消退无异于承认自己阳痿。天呐,这该是怎样的尴尬和难堪。故,各位朋友,我纵然到死,我亦是激情四射滴。

写文章,我个人体会,一在灵感。灵感爆发就和人品爆发一样,来了,如福岛海啸般不可阻挡。但要引发灵感爆发,却是一件难事。二是要让写作成为一种自由自在的行为。写自己不愿意写的文章就和吃自己不愿意吃的食物一样难以下咽。最近几年,在王立军治下,老英雄我身居平台,心系列位,但却每每在值夜班的时候,不得已写一篇又一篇的心得体会,除了检讨自己就是赞美打黑英雄,这样的文字,后来直接演变为全体民警大抄袭,所有的心得体会,连开头和结尾都千篇一律。老英雄落了个清闲,但心底确实极其伤感。将近三年的抄袭生涯,让我思想麻木,意识混沌,文思枯竭,下班后除了喜欢看A片,难得成功让目光穿越一篇超越250字的文章。

以前是很黄很暴力,王立军叛逃美领馆,他自己是很奸很不义,保住了一条在我看生不如死的命。但对于重庆警察,可谓很好很幸运。噩梦般恐怖终于远离而去,生活,终于拨云见雾,恢复了本来面目。现在,重庆警察已经基本回到正轨,经过这几年的折腾,如今心态洒脱了不少。当然,钱和权的诱惑,永远是那么富有吸引力,只是,没有了往昔那种疯狂。更多的人,以平和和宽容告别过去,迎接每一天按部就班的黎明到来。

我呢,和大部分战友的心情一样,深感极权的恐怖,领教了独裁的可怕,尤其是言论的无情打压。在那些悲催的日子里,我最怕的是自己这张嘴,稍有不慎被小人告状,自己吃不了兜着走,不被开除也会发配到边远乡镇。在领导和周围同事时不时的“老英雄,你娃千万不要在网上发扁言哦,”警告声中煎熬了下来,虽称不上茁壮成长,也算平安无事吧。

只是,我落下了网络恐惧症,不敢再在网上恣意妄为,涂鸦些自己喜欢的文字。如此这般,昔日网上友情深重的朋友渐行渐远,我们曾经有个公安球迷群,一度火热的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但如今已接近死亡,如同我的灵魂。

幸运的是,我在《警察网》里,再次遇到昔日的很多朋友,令我唏嘘感叹。时光在无情消逝着我们生命的点点滴滴,但曾经发生的故事,曾经的爱恨情仇,却一直暗流在我们的血液里,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也成为我们生命的财富。拥有它,不见得比金钱廉价,不见得比爱情淡然。他们留给我的每一句鼓励和安慰的话,都将穿梭日月的空间,抵达人性中最柔弱最温暖的部位,响彻圣洁的乐曲。

承蒙组织关爱,认为我还有文字写作的余热,便调离平台,让我去了宣传的岗位。老兵新传,初来咋到,怎么地也要汇报下领导的关爱。于是乎,最近写了一些正儿八经的文章。虽然这种文章不是我的强项,但承蒙公安部所属的《好警网》编辑的关爱,基本上上都予以了发表。现在,我将近期写的一些东西发到本坛,一来,传达自己未曾频繁出没本坛的忏悔。虽说熊出没也是挺吓人的。二呢,是让诸位朋友看看改了文风后的老英雄,是不是显得那样恶心。如果你看了这些官样的文章而鄙视我,那就请你理解我、原谅我吧。因为大家都要生活,都要过日子啊。
最新回复 (3)
全部楼主
  • 老英雄 2012-10-29
    2
    奏响社区民警新乐章

    46岁的石坪桥派出所民警李晓华双鬓的头发已有些花白了,眉宇间少了些年少时的英气。但讲话时,眼睛总是闪烁着老警的光芒,仿佛能洞穿一切。他常说,时光如梭,白头发让我警惕时间在跑,无论你做什么,它都从你身后呼啦啦地跑过,所以,珍惜光阴,诚实做人,认真做事,加班加点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我才觉得无愧于这身警服。

    峰回路转破奸杀案,源在社区
    1988年,李晓华入警,一直从事案侦工作。他当时觉得,社区工作庞杂细碎,是派出所里的“麻烦岗位”,不时流露出不屑的眼神。可2002年一起奸杀案的成功告破,改变了他对社区工作的看法。
    2002年5月16日,白市驿派出所木家村辖区一租赁屋里发生了一起奸杀案。年仅13岁的女孩王某被人强奸并杀害。他带上几个民警对案发地周边展开了地毯式的走访,几天下来,访问了三四百人,却一无所获。
    冷静下来,李晓华认真分析了案发时的情况。案发现场是一个小型四合院,只有一个出入口。案发时,距离门口的路边上还有人在打麻将,嫌疑人很可能就是四合院的住户。调转枪头,李晓华对四合院里的各家各户进行了秘密排查,四合院房东陈某的嫌疑越来越大。警察办案讲的是真凭实据,虽然房东陈某有重大作案嫌疑,可是无凭无据,无法对其指证,案件一度陷入了僵局。
    一天夜里,正对着案件卷宗发愁的李晓华,突然接到值班室电话,“小李,有人找你。”谁会在大半夜指名道姓找我?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李晓华匆匆赶下楼,只见一名女子裹着黑色的头巾躲在派出所的大门边上,看不清楚模样。
    “李警官,我有情况要反映。”职业敏感让李晓华觉得这个女人心里肯定藏着大秘密。请到了办公室后,她脱下头巾,李晓华顿然觉得这个女人特别眼熟。“李警官,我就住在小王(死者)隔壁的那个......”
    一拍脑门,原来,她就是死者王某隔壁的住户,不是走访过吗?不是她当天并不在家吗?她,与案件有什么关联?女子低着头吞吞吐吐,抖着眉头,一副为难的样子,起身便要走。
    “请相信警察,相信我能保护你,能为你保守秘密!”李晓华斩钉截铁地说道。
    女子碎步走到窗前,轻轻拉下窗帘,又回到座位上坐下。
    “李警官,你是原来管我们的社区民警,我只认识你,相信你,请你无论如何都要替我保守秘密,不然这个家就毁了。”然后她慢慢吞出这样几个字:“我可能知道杀害小王的人是谁。”
    原来,房东陈某因为夫妻关系不和谐,几次趁着该女子丈夫不在家,想要与其发生不正当男女关系,都被拒绝。案发当天,酗酒后的陈某趁着醉意想要再次去找她,可女子并不在家,于是对隔壁屋的小女孩产生邪念,将其强奸并杀害。
    破案之后,李晓华深深地感觉到没有群众支持和帮助,再精干的民警也做不好工作。摩天大厦起于扎实的根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于是,2005年调动到石坪桥派出所后,李晓华主动请缨做了社区民警。

    持公正护正义赢得人心,根植社区
    有了刑侦工作基础,李晓华深知做好社区工作绝不是公安一家之事,必须要调动起辖区群众的力量,把社区工作做到群众家里去,才能真正提高社区工作质量,赢得群众拥戴。
    数年前石坪桥辖区九杨兴村拆迁。当时,刘家女儿已经出嫁,按照政策,政府对刘家母亲和儿子进行货币补贴,但考虑到刘家一母一子没有房屋居住的实际困难,政府又分配了一套住房,并在住房的相关收据上填写了刘家已出嫁的女儿玉兰的名字。没想到,政府的仁慈之举,却为这个家带来了“麻烦
    随着时代发展,九杨兴村的住房价格也水涨船高,看着眼红的刘家女儿心生邪念,偷偷拿着票据到房管所办理了房产证,并要求母亲和哥哥搬出位于九杨兴村的住房。
    血浓于水的至亲,却为了一套住房闹得天崩地裂,老死不相往来。刘家女儿为了撵出自己的母亲和哥哥,还偷偷断了家里的水和电。2012年8月,无奈之下,八十多岁的刘家母亲找到社区民警李晓华,请求他主持公道。
    通过走访调查,李晓华摸清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拍案而起:“天底下哪有这样不孝的女儿,要将自己的母亲撵出门,难不成让她睡大街上去?”法理上,刘家母亲和哥哥不占优势,但事实上,这套房子的确应该划归老母亲所有。但是想要解决这起家庭纠纷,远比李晓华想象的复杂得多。
    在警务室里,刘家女儿撑着腰,边说边带着哭腔,对着哥哥和母亲指手画脚,翻着白沫的唇上下吧嗒,噼里啪啦细数着母亲对儿子的偏心。老母亲插不上话,一个劲儿地哭。刘家哥哥也嘴笨,半个字插不上来,气得拽紧了拳头,把牙齿磨得咯吱咯吱响。
    李晓华苦口婆心一句一句劝,他设身处地地为双方着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劝双方平息怒火。晓华觉得,父母年老体迈,始终需要可以落脚,可以遮风避雨的地方。他相信女儿只是想用这个事情发泄下这些年被母亲怠慢的怒火,而不是真正想让母亲和哥哥搬出家去。
    几次调解下来,一家人终于可以心平气和坐下来谈谈,李晓华也松了一口气。这件事,给当地百姓触动很大。今后再难缠的家务事,可以找社区民警,因为他们能够主持公道,能够为百姓撑腰。

    老警不老志在千里,魂牵社区
    2012年,建筑村社区第三季度零发案,社区民警李晓华乐呵呵地说:“我管理的社区要继续保持这样的成绩,工作才刚刚开始啊。”
    在派出所各岗位上摸爬滚打了二十四年,李晓华用他做刑侦工作的眼睛、调解治安纠纷的口才和对群众设身处地的热爱,渐渐在社区工作这条路上,闯荡出令人赞叹的经验和绝活。
    他深知,完善的社区防控体系,绝不是多见几个警察,多发几张传单就能解决的。成熟的社区防控体系,绝非多见几个警务室,就能成功的。最重要的,是社区民警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的岗位,以社区为家,魂牵社区,命挂社区。
    李晓华告诉笔者:社区的工作千头万绪,走千家过百户,但社区民警要时刻把防范知识传授给群众,提高群众的自防意识和技巧,把防控体现的落脚点建立到家家户户,用群众的力量,为社区编织一片“平安”的天网,这,才是社区工作的源头和根本。
    因为条件有限,李晓华把社区防范的技能技巧用纸打印出来,贴满辖区每栋楼的出入口和小区张贴栏。他认为做好社区防范工作,第一环节就是宣传,要让群众知道怎样用最简单的方法,防范住一般性违法犯罪。群众知晓率高不高,是第二环节工作是否能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在对辖区进行大范围防范宣传的同时,他积极策动基层党组织的力量,利用村委会的综治专干、计生专干、大姐大妈服务队、平安家园服务队等力量,让大家一起来做群众的防范教育工作。他利用入户调查走访的机会,深入到居民家中,把防范技巧手把手地交给群众。
    李晓华说,社区防范工作不能仅仅局限在“先发案,后破案”的被动关系上,一定要让群众理解、知会公安工作的意图,变被动破案为主动防范。2007年的夏天,在李晓华管理的社区里发生了一起抢夺案件,因为周围群众及时发现,第一时间拨打了李晓华手机,犯罪嫌疑人逃跑不到1公里便被赶来的李晓华等民警抓住。这个案件,让李晓华觉得社区防范的主体始终离不开群众,只有跟群众联系得紧密了,才能更好地开展公安工作。
    这几年,李晓华慢慢发现,社区发生了一些变化。老社区里的老住户越来越少,大家都搬去条件更好的小区。老房子多就出租给了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青年们。这些小青年早出晚归,有假期也宅在家里不出门。怎样拉拢这些小青年们的心?李晓华有他自己的招儿。思考后,他决定自己也重走一回青春路,学一学网络警务。
    2012年9月,46岁的李晓华让儿子给自己申请了一个QQ号,开通了一个QQ群,取名就叫“建筑村社区警务QQ群”,他打算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把青年们对公安工作热情聚拢来。他把居委会、物管公司、保安公司的人都请到了QQ群里来,还在QQ空间里面共享了户口申请、身份办理、《治安管理处罚法》等一系列资料,方便群众随时在网上查阅。每天下班后,他回到家的第一时间就是打开电脑,登上QQ,看一看大伙儿有什么留言需要解答的,看一看自己还有哪些没有及时掌握社区隐患和资讯。QQ群也从最开始的几个人,发展到了现在的近两百人。
    10月12日,重庆市九龙坡区委、区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通知》,李晓华仿佛又看到了社区工作的春天。他连夜写了一份《建筑村社区警务未来之设想》,题目写得挺大,其实内容不多。憨厚的李晓华此刻露出难以察觉的羞涩:“我打字很慢,一个晚上才写了几百字。”
    我对他说:好人品不在话多,好文章不在字数多,社区虽小,你的志向有多远,你的规划就一定能走多远,因为,你魂牵社区,梦想社区,美好的未来就一定会在社区实现。(2012年10月29日写)
  • 老英雄 2012-10-29
    3
    本帖最后由 老英雄 于 2012-10-29 23:57 编辑

    陈佳:有男儿范的美警花

    2012年5月15日,群众举报,有人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进行毒品交易。女民警陈佳跳上车,跟着两名男民警直奔西彭。赶到举报地点,一男一女正在交易,眼见情况不对,撒腿便跑。两男民警摁住交易男子正待上铐,陈佳眼见女子快要跑出路口,不等增援,冲上去,一把扭住女子手腕,猛拉、别臂、回转,“想跑?警察!”将其死死反扣在一辆小汽车车门上。

    她是陈佳,九龙坡区公安分局禁毒支队民警,也是分局寥寥可数的几个战斗在一线岗位上的女民警。2004年毕业于重庆警察职业学院,分配到特警总队。2006年,调至九龙坡区公安分局石坪桥派出所。因为工作成绩突出,2010年,调至分局禁毒支队,战斗至今。

    “齐刘海、披肩短发,爱穿新衣服,偶尔也会撒撒娇,她往门口一站,准是一个大美女。可是,陈佳不能讲话,一开口,你就晓得,她其实是个‘男娃儿’”。同事杜阳这样打趣地评价这个战友。陈佳有些不服气,抢过话头说:“我是有男人范儿,但我也有婉约的时候,只是你们没有留心发现罢了”,说到这,陈佳自己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嘹亮的声音在那间小小的办公室里来回绕着弯儿。

    才情崭露,心细如针

    2004年,刚刚从警校毕业的陈佳分配到了特警总队,整天坐立难安,老是觉得心头痒痒。两年后,2006年,她调到九龙坡区公安分局石坪桥派出所,高兴得就像回到家一样。这让陈佳有施展拳脚的机会了。

    2008年派出所抓获了一对卖淫嫖娼,卖淫女是一名吸毒人员,派出所几个女民警听了都摆摆手,不愿意跟又吸毒又卖淫的女人打交道。陈佳一听二话不说,赶到派出所参与审讯,两个白天三个黑夜讯问下来,陈佳和同事们不仅处理这起卖淫嫖娼,还打击了一个贩卖毒品的“大鱼”。


    陈佳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爱上了刑侦工作,更不知道什么时候跟禁毒结了缘。她说她自己天生是个闲不住的女人,喜欢在外面跑,喜欢侦破案件后的那种成就感。


    2009年一天下班,路过值班室,有群众正在报警。爱热闹的陈佳钻进值班室,热心地倾听报警群众讲说经过。一名群众边走边在路上掏耳朵,没想到被人给撞了,把耳膜都撞出血来了。陈佳心生疑窦,“为什么他偏偏要边走边掏耳朵?”翻开报警人的手提袋,陈佳发现里面有针管,还有一张病例单,上面清楚地写着该人在事发前一天也去医院整治过耳膜出血。陈佳疑窦加深,“连续两天都在路上掏耳朵,都‘不小心’被人撞破了耳膜?”调出报警人的户口信息,此人有吸贩毒前科。


    陈佳不动声色,把情况汇报给了值班领导:“此人有吸毒前科,很可能是碰瓷儿诈骗。”报警人的尿检出来,阳性。顺藤摸瓜,成功打掉一个吸贩毒人员组成的“掏耳朵”诈骗团伙。

    因为陈佳的心思细腻,现在物证的提取、收押和称量工作都交给了她,小小的陈佳也不负众望,常常用铁一般的证据锁定犯罪。

    拼命女子,气场凌人

    陈佳刚刚到禁毒支队,小组长杜阳一听来一个女同志,满脸的不悦。他还找到支队领导,“给我个女娃儿,啷个用嘛,点都不方便。”几个月后,在支队的小组长会议上,领导问起陈佳的工作情况,杜阳翘起大拇指:“好用,好用,现在你给我两个男娃儿换,我都不得干。”

    2010年10月支队破获了一起跨省贩毒案,缴获毒品5174.83克。支队民警在严密侦查和摸排后将目标锁定在云南省昆明市乌龙收费站处,经过埋伏终于将3名毒贩抓获。在押回途中,由于几十个小时没休息,陈佳一打晃牙齿被撞掉了。大伙儿都让陈佳回家休息,她眼珠子一瞪,有点生气:“嫌疑人有个女的,你们审起来不方便,还是我来。”说罢,走进审讯室。听着里面中气十足的训斥,陈佳根本没在意自己缺了的那颗门牙,照样气场凌人。

    说到陈佳的“拼”,有一件事让老战友杜阳至今心怀愧疚。2011年,支队破获了一起体内藏毒案,犯案的是一名女子。按照办案程序,必须要用摄像机把女子排毒的过程录下来,可是支队就陈佳一名案侦女民警,这时候,她连个换班的人都没有。十几个小时,陈佳就端着摄像机蹲在厕所里,对着排毒的女子一动不动。“那地方又丑又恶心换了谁都吃不消。她出来后,把摄像机交给我,连说一句安慰话的时间都不给我又去搞称量了,这女娃儿,跟块铁似的,真苦了她了。”杜阳说着说着,嘴角有些颤抖,眼眶泛起了红晕。

    采访中问陈佳,一个女人搞禁毒,苦不苦?陈佳的表情有些惊愕,仿佛还没有人问过她这个问题,她想了半晌说:“我喜欢干这事儿,乐意、高兴、爽!”

    智勇双全,案侦明星

    现在的陈佳,是支队里的业务骨干,是办案明星。笔者问她,做一名女禁毒民警的要诀是什么。她说,除了能吃苦和心思细,就是要有智慧,要留心男人们留心不到的工作点,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说起2012年10月11日晚上的案子,陈佳难掩心里的自豪。当时,支队接到群众举报,有人在石坪桥妇幼保健院大门外进行毒品交易。得到消息的禁毒民警早早赶到现场进行埋伏。

    正在蹲守的陈佳却发现距离该女子十几米的医院大门边上有个男子拎了一个女士挎包,悠悠晃晃的,像在等什么人。她挤了挤坐在驾驶室里的杜阳,“你看那男的是不是有问题?”“你盯紧,有情况直接整。”

    交易结束,伺机而动的民警将交易的两人死死按住。站在医院大门边的男子拔腿便跑。陈佳一见情况可疑,带了一个人跟了过去。可惜那男子跑的太快,一转眼,便没了人影儿。


    抓捕民警三下五除二把两名嫌疑人按进了警车,杜阳招呼陈佳撤退,陈佳摆摆手,“你们走,我留下再等一会儿。”果不其然,过了约十分钟,那男子又回到了医院门口,不想被正在等他的陈佳逮个正着。

    “从哪个男子拎的女士挎包里,我们搜出了20几克毒品。没有陈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招,这三个人都打击处理不了。”杜阳如是说。


    杜阳还介绍说,禁毒工作的惊险往往是命悬一线,吸贩毒人员很多都是公安局的“老顾客”,他们非常明白一旦被抓,后果是什么,他们的垂死挣扎也是造成禁毒工作危险系数高于其他警种的原因之一。所以,抓捕中的禁毒民警除了会“演”,还要“演得有模有样”。


    杜阳永远忘不了陈佳在一次抓捕中是怎样救了他。支队接到举报有毒品交易,杜阳和陈佳伪装成情侣打前哨战。就在两人在街边晃荡的时候,嫌疑人走入了他们视线,交易提前,可抓捕民警并未到位。怎么装?怎么演?留在原地很可能被发现,那是自找死路。撤退?那领导交代的任务怎么办,前功尽弃?正在杜阳犯难的时候,陈佳一把挽住杜阳的手,拿出电话,打了起来。她慢慢转过身,就在两人眼神交汇的一瞬间,陈佳示杜阳盯紧眼前的交易……抓捕成功!九死一生的杜阳长嘘了一口气,他说;“现在想起来都后怕,没有陈佳,后果会是怎样。”

    大爱光芒,流彩华章


    陈佳还有两个绰号,都是女儿起的:一个是“儿童团团长”,一个是“坏妈妈”。今年禁毒支队组织出去考察学习,天生爱动的陈佳顿时变成“孩子王”,主动负责照顾支队民警们的小孩,五六个小孩子天天围着陈佳转,到了考察学习的最后几天,这些小孩都喊陈佳做“妈妈”。这也招致了自己五岁女儿的嫉妒,她一赌气,陈佳便成了“坏妈妈”。


    对于家庭,陈佳照顾的太少,因为常常需要打“前哨”,她更多时候都是在不分昼夜、连日作战,不能回家是常事。她笑言,自调任刑侦工作再到进入禁毒支队,母亲对她的叮咛从“不回家吃饭记得打电话”变成了“回家吃饭记得打电话”,而丈夫更戏语“有一个月时间没在白天见过她”。对于孩子,陈佳更是有说不尽的愧疚,“坏妈妈”的称号,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常常在女儿想自己的时候却不能陪在身边。蹲守时,甚至连女儿的电话都不能接。


    可陈佳无怨无悔,8年的公安工作让她学会了用爱工作,用爱温暖人心。


    2011年,禁毒支队破获了一起跨国运毒案。运输毒品的工具是两名越南女子,一名正在哺乳期,一名正在孕期。案件办理中,哺乳期女子的小孩突发严重感冒,作为女民警的陈佳主动请缨,看管犯罪嫌疑人也同时照顾患病的小孩。在医院里,陈佳小心翼翼的把一床儿童被叠成小方块垫在孩子的头下,轻轻地,把他领口上饭粒一颗一颗拣出来。看着小孩烧得通红的脸蛋,陈佳再也抑制不住:“你不能拿无辜的孩子来做你违法犯罪的挡箭牌,他们是无辜的,他们不应该跟你漂泊受冻……”她用眼神死死地盯著越南女子不放,是心痛,更是愤怒。


    陈佳说,她是真的心疼那个孩子,那么小,只有自己手臂长短,抱起来轻飘飘的,那个母亲真是心狠,孩子还那么小,就拿来为自己做挡箭牌。或许,也正是因为看见了太多的狠,陈佳才会特别地爱,特别的容易流眼泪。


    2012年5月,陈佳和杜阳抓获了一名女毒贩。因为顾忌即将参加高考的女儿和退休的老父亲,该女子一直拒不交代案情。可铁证如山,即使“零口供”,她也抵赖不了。可是,陈佳还是要跟该女子聊聊,大伙儿都劝她别费这个精神,可陈佳说,想要再努力一把,打通她的思想关节,让她真的认个错。


    从下午的六点到晚上10点,整整四个小时,陈佳在审讯室里陪她哭陪她笑,听她说女儿的乖巧,听她讲父亲的慈悲,也听她说自己无穷无尽的忏悔和怨恨。最后,女子将案情和盘托出。陈佳也哭了,她想起了五岁的女儿、父母和丈夫,她觉得自己对不住他们,陪他们的时间太少,自己真的是一个“坏妈妈”。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陈佳的爱如此鲜明,闪烁着大爱的光芒,她用无悔的青春抒写着自己生命的华彩乐章。
返回